在生活中,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:“條條大路通羅馬,可是別人出生就已經在羅馬。那我努力還有什么用?”“別人天生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,即使我再努力又有什么用,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。”“我都工作好幾年了,待遇還不是一樣,公司不行,老板吝嗇,我有什么辦法?”“我又沒做錯什么,為什么身邊的人都要跟我作對?”
遇到不順心的事,很多人喜歡抱怨,喜歡發泄,甚至喜歡給自己找一些莫須有的借口去逃避現實,但是抱怨往往不會解決問題,有時還會制造更多問題。愛抱怨的人,往往是缺乏自信心的人,因為他們不相信人生是可控的,有些事自己是可以做到的,難關是可以一點點被克服的,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改變的。久而久之,他們習慣用抱怨的方式來逃避現實,他們嚴重缺乏執行力,也幾乎沒有發現并接納正向信息的能力,最終只能陷入越抱怨越不順的死循環。
聰明的人在困境面前,不會選擇抱怨。因為對他們而言,原生家庭帶來的東西都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,與其抱怨一些無法改變的事實,不如挖掘自己身上的其他潛能,取長補短;抱怨工作不好,薪水太低,不如腳踏實地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,為自己今后的前途做好鋪墊;抱怨人緣不好,人際關系復雜,不如反思自己在與人交往上,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;只有懂得這些,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作家張德芬曾說過這么一段話:“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。有時候,我們不僅會針對人、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滿;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,我們還會在腦海里抱怨給自己聽。我們可以這樣看,天下只有三種事:我的事,他的事,老天的事。抱怨自己的人,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;抱怨他人的人,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;抱怨老天的人,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愿望。這樣一來,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,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、圓滿。”事實的確如此,生活不能事事盡如人意,所以我們更要明白一個道理,在生活中與其抱怨黑暗,不如提燈前行。